您的位置: 首页 >宣传教育>心得体会

《强化意识 筑牢防线——赴市尚德昭廉教育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区农业农村局张鸿新

作者:张鸿新 发布时间:2019/08/27 点击数:
分享到:

 

强化意识  筑牢防线

——赴市尚德昭廉教育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 局长   张鸿新

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机关作风建设,筑牢廉洁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7月23日下午,盐都区农业农村局党委组织到市尚德昭廉教育馆参观,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很及时、很必要、很重要,充分显示了农业农村局党委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态度和决心,更是对全局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腐败分子虽然是干部队伍中的极少数、极个别人,但对干部队伍的形象损害极大、对党委政府的形象损害极大,警示教育活动,就是希望能够教育大家、警示大家,使全局领导干部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始终守住党纪国法这条底线,努力做一个组织放心的人,做一个人民满意的人,做一个同事信服的人,要重点做到“四个不忘”。

一、坚定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不忘党性修养

习总书记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通过观看不难发现,很多腐败干部走向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思想改造放松了,导致价值观出现了偏差,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其实这些人中大部分并非一开始就想腐败,很多人都曾有过远大抱负,都想成就一番事业,都想做一个廉洁从政的好干部,他们甚至很长一段时期都在坚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廉洁从政、干事创业、造福社会。但是,由于价值观的提升没能跟上形势的变化,没能经受住外界各种诱惑的考验,导致思想出现滑坡,最终出现了问题。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都要坚持党性修养永远在路上。真正把个人的理想与时代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奋斗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强化履职担当,任何时候都不忘肩上责任

党员领导干部就要有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面临十分复杂的新情况,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不能回避,更不能视而不见,躲是躲不过去的,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有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找实践要办法,向老百姓求良方。要把所学知识与实践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正确看待个人得失,自觉站在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局上看待得失,正确对待集体与个人利益,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要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谋划、思考和推进,切实做到心中装着发展,时刻想着发展,事事为了发展。要把基层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第一准则,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做到政治上引导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广泛接受监督,任何时候都不忘以身作则

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干部拒绝监督,迟早要出问题。一些贪官在案发入狱后忏悔说,“走上领导岗位后,特别是成为一把手后,一言九鼎,主观上自己不愿意接受监督,千方百计逃避监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监督,是胸怀宽狭、情操高低的分水岭,是检验党性强弱的试金石,也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接受监督,还要勇于承担起监督的责任,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逃避监督的现象作斗争。同一级领导班子内部,要加强班子集体对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和管理;上下级、同级之间都要做到开诚布公,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通过强化监督,防止和减少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四、深刻汲取教训,任何时候都不忘清正廉洁

腐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对党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对干部本人来讲,一旦步入腐败歧途,终结的是政治生命,断送的是幸福人生。腐败分子的最终下场,无一不是身败名裂、倾家荡产,有些甚至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付出的代价非常之大。牢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古训十分必要。要常记亲人之嘱。古往今来,为官者的清廉,就是其家庭的最大幸福与期盼。人生的真谛不在于钱有多少、权有多重、位有多高,而在于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地生活,要注重明辨利弊得失,算清政治帐、经济帐、名誉帐、家庭帐、亲情帐、自由帐、健康帐等“清廉七笔帐”,坚持以廉养心,常记廉政之责。只有这样,我们的所作所为才经得起时代的考验,才担得起组织的重托,才无愧于群众的厚望。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