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荟萃

给权力套上“笼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12/04/05 点击数:
分享到:

给权力套上“笼头”

n             盐都开展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纪实

n             王建忠朱正成 吴济民

 “拆迁里的名堂多着呢,我们老百姓哪知道那么多,现在镇里搞这个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把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都指出来,标上墙,我们就放心了。”问及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盐都区潘黄街道吴徐村拆迁户吴老伯如是说。去年以来,盐都区纪委在潘黄街道等单位实施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沉底盖边,找准风险源点

找拆迁廉政风险点?为什么?所有制度我都执行了,我还有什么风险点?拆迁工作天下第一难,我们起早贪黑干,最后倒被人怀疑。潘黄街道某机关干部第一次听说要求自己查找廉政风险点时,很是惊讶。

“廉政风险点”这一名词在整个潘黄街道各职能部门掀起了一场“风暴”。风险排查是防范工作的龙头,只有找出风险点,建章立制才有针对性,防范管理才有落脚点。“真正找出风险点,找出真正的风险点。在风险排查上,任何人都没有豁免权。”在全区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推进大会上,区委常委、纪委书记方仕德掷地有声。为此,该区纪委在总结新都南环路建设拆迁项目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试点工作基础上提出,在排查对象上突出两个重点,即曾经从事过拆迁工作的人员和正在从事拆迁工作的人员,前者排查出来的风险点相对比较客观,后者则更有针对性;在排查内容上坚持沉底盖边,凡是与拆迁工作相关联的,都必须纳入到廉政风险排查范围,尤其是丈量、验证、确权、谈判、签约等五个高风险环节;在风险认定上积极引入第三方参与,邀请与拆迁工作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参与风险排查工作。去年以来,累计定向印发1375份廉政风险排查表,并将统计出来的风险点列成表格,广泛征求村民代表、党员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第三方人士意见,先后确认21个风险点,为后期防范工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制订标准,建立作业模型

“归结拆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原因,一方面是一些单位主观上一味求快,忽视了对拆迁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拆迁人员的纪律要求,还停留在粗放式状态,客观上缺失行为模式标杆,导致了监督管理的低效、无效。”一直负责拆迁工作的潘黄街道党委副书记季长顺如是评价。

该区纪委积极借鉴企业管理中标准化作业流程(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从工作主体、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结果控制等方面建立标准化作业模型,凡拆迁中内容相同且需要多次重复的工作,如告知、丈量、验证、确权、评估、谈判、签约、兑付等,必须严格按照SOP作业模型执行操作。同时,针对拆迁工作涉及的8个主要环节,绘出权力运行图,对流程中每个节点的工作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比如利益相关先行告知、入户谈判必须三人同行、证照验证必须四证俱全、签约四方在场、个案问题集体会签等,甚至工作人员的着装仪表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到居民家里,不能衣冠不整,不能穿着拖鞋就去谈判等。到目前,已研制8个作业模型,出台8项配套制度,并形成拆迁工作SOP指导手册,发放到全区所有拆迁项目的每一位拆迁工作人员手中。

SOP作业模型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拆迁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标杆,该做什么、如何做都有参照系,真正给我们手中的权力套上了‘笼头’,SOP指导手册就是我们一线人员的安全手册。”新区刘伙小区一期项目负责拆迁丈量工作的小徐兴奋地告诉笔者。标准化作业模型带来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实现了又好又快地推进拆迁工作,先期启动SOP作业模型操作的新区刘伙小区一期项目、物流园区经三路项目,共涉及拆迁户83户,拆迁总金额5083万元,分别耗时15天、13天就全部拆完,没有发生一起群众来信来访,收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抓实关键,筑牢三道防线

20107月份,潘黄街道启动宝华花园拆迁项目,涉及拆迁户13户,总拆迁金额900多万元。拆迁结束后,区纪委明确第一纪检监察工作室牵头对13户的拆迁协议资料进行回头看,发现徐某某一户的《居民建房、维修审批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及附件等证件有涂改痕迹。对此,第一工作室立即会同有关单位进行调查,最终查清潘黄村镇办工作人员朱某某等人在徐某某“两证”办理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除严肃处理了朱某某等3名责任人,还责成有关部门按照规定重新核算徐某某一户的补偿金额,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

这是盐都区纪委发挥三道防线作用,在源头上及时发现、分析并纠正问题的一个例子。前期预防方面,在每个项目启动工作会议上进行案例剖析、组织党员干部公开承诺、签订廉洁保证书,在每个拆迁现场张贴SOP作业模型,公开各个工作流程,切实做到“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中期监控环节,在项目实施现场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潘黄街道腾飞新城等拆迁项目中,该区纪委与项目所在乡镇(街道)纪委一起以送《致拆迁居民一封信》的形式逐一登门拜访,感谢他们对拆迁工作的支持,告知他们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内容,请求他们监督拆迁工作人员。项目结束后,组织进行回访调查,并对签署的拆迁资料逐一核对,发现问题现场解决。后期处置阶段,对前期工作中发现或存在的问题逐一过堂,分类处理,力求不给拆迁工作留一丝隐患。

环环相扣,实施闭环管理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既包括排查风险点、SOP作业模型制订、“三道防线”防控,还涵盖对风险防范工作的管理。该区按照管理学中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将风险防范工作嵌入PDCA(计划、执行、检验、修正)偱环中,对整个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模式以拆迁项目为一个工作周期,修正完善,循环推进。从去年初西区的华锐路北延项目到目前正在实施的潘黄街道腾飞新城项目,8个拆迁项目的PDCA循环管理期末共生成25次修正动作,使拆迁领域风险防范工作真正成为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开展以来,实现了对拆迁工作的全程、全面的动态监管。纳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8个拆迁项目,涉及562户,拆迁总额3.37亿元,全部按期完成,并实现了零投诉、零违纪、零涉案的目标,杜绝了拆迁‘陷马坑’。”一直负责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该区纪委副书记王建忠兴奋地说。

盐都区纪委在扎实推进拆迁领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同时,还着力健全“四个一线”、“三方联席”督导、“点线面”联动推进、“三个层面”责任追究等制度,先后责成有关部门对5人调离拆迁岗位,1人实施诫勉谈话。而这项工作的“溢出效应”也已显现,全区拆迁领域违纪违法案件同比下降42.7%,涉及拆迁工作的信访件同比下降48.4%,群众对拆迁工作的满意率提升了19.6%